資金持續涌入科技板塊,飛起來的不僅僅是股票,還有可轉債!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出現持續調整,中證50債券指數近一個月下跌0.57%,年內至今下跌0.52%,近三個月上漲1.50%。國債指數年內漲幅也回落到0.33%。但是可轉債指數則表現強勁,堪稱一枝獨秀,價格持續攀升,創下3年來新高,實現了年內5.38%的漲幅,遠超同期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
中證可轉債指數創下3年新高
2月26日,可轉債市場開盤后,市場熱點持續活躍,500只可轉債繼續大面積上漲。其中,宇樹科技題材的景興轉債開盤領漲,隨后震裕轉債漲超12%。到收盤時,景興轉債 (128130)漲9.99%,智尚轉債 (123191)漲6.89%,榮23轉債 (113676)漲6.01%。
自春晚“扭秧歌機器人”走紅以來,機器人板塊市場熱度顯著上升,2月以來機器人板塊個股普遍大漲,平均漲幅達到27.12%,新時達、中大力德、固高科技等10股累計漲幅超過50%。
正股熱度持續攀升下,偏股轉債繼續保持超額優勢,遠遠拉開了與其他轉債的差距,科技題材的可轉債大面積走強。其中,宇樹科技題材的景興轉債(128130),在2月份至今上漲幅度也達到了18.51%,而正積極開拓機器人相關應用領域的智尚轉債(123191)則在2月份至今漲幅達到了75.81%。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24年9月24日以來截至2025年2月26日收盤,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中證轉債指數呈現出強勁上漲態勢,區間累計漲幅19.97%,近3個月漲幅8.56%,而年內5.38%的漲幅。
隨著可轉債市場價格持續攀升,債券平均價格更是站上130元之上,均接近2023年以來的90%分位數位置,中證轉債指數也逼近2022年初的高點。規模最大的可轉債ETF(511380),26日成交金額近42億元,總規模在春節后持續保持在400億元上方。
轉債市場進入新階段
現在還能上車嗎?對于這一問題,中歐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混合資產組負責人鄧欣雨認為,轉債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我們要保持多頭思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策略增強。歷史上幾乎每次基金的投資風險偏好處于低位時,都對應著權益市場顯著變化的時期,比如2012-2013年、2018年底等階段。這時,我們需要對未來股票趨勢的變化提高關注度。如果發生風險偏好變化,空頭思維轉向多頭思維時,權益市場上行的風險更大,資產配置更應適度加大風險暴露。
目前,權益市場資金仍然在持續流入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從規模居前的機器人ETF(562500)來看,近1周凈流入16.11億元,基金規模較一個月前增加40.69億元,最新規模達96.53億元。從產業發展視角看,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將是未來多年強趨勢領域。2025年,國內主流科技大廠的資本性支出有望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同時,在Deepseek等相關推動下,2025年可能成為AI應用規模落地元年,逐步進入生態拐點。
持續關注可轉債市場的私募 “萬柏基金”合伙人陳勇表示,可轉債的溢價率中位數達到30.8%,短期情緒過熱,需警惕回調風險。但是中長期來看,權益市場情緒、預期均較為樂觀,疊加轉債供給收縮,利率低位下機構需求旺盛,增量資金驅動下轉債估值仍有望繼續支撐。后期,轉債板塊方面仍然建議關注高科技、機器人、新能源等高成長性行業以及消費、化工等順周期行業。
2025年,可轉債市場的供需格局預計會趨緊,這也是可轉債市場未來有望延續走強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有數據顯示,隨著大量銀行轉債到期,底倉品種收縮明顯。分評級來看,2024年AAA評級的轉債規模約為2890億元,同比下降約22%,預計2025年或進一步減少;分規模來看,2024年20億+以上的轉債規模約為4355億元,同比下降約20%,市場預計2025年進一步減少到3155億元。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