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興銀理財、民生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下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有些降幅超100BP。
隨著底層資產中債券收益率持續下降,以及同業存款自律機制的逐步推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會持續下行。
多家銀行理財下調產品業績基準
近期,繼多家銀行對存款利率下調后,多家理財公司也下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
2月25日,華夏理財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3月8日起,該公司“龍盈固定收益類G款36號半年定開凈值型理財產品”將進入下一封閉期。根據市場情況及產品運作情況,華夏理財擬將下一封閉期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年化收益率為1.60%至1.90%。
在此之前,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年化收益率2.35%至2.55%。本次下調后,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降65BP至75BP。
2月24日,招銀理財發布關于某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第3個投資周期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稱,基于當前市場各類資產收益水平變化等原因,該投資周期的業績比較基準為1.40%至3.40%。而在上一投資周期中,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2.55%至4.05%,即業績比較基準下調65BP至115BP。
2月以來,對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的還有民生理財、杭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甚至部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已跌至“1字頭”。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對存量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調之外,新發理財產品也面臨同樣情況。據中國理財網數據,多只“預售”狀態下的新發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跌破2%。
例如,光大理財發行的名稱為“陽光金創利穩健樂享日開11號(14天最低持有)”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范圍顯示為1.70%至2.70%。
下行趨勢仍將延續
在業內看來,理財公司相繼將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進行下調,雖然不代表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必然會出現下降,但也表明了理財公司對未來市場收益預期的調整和預判。
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或理財公司根據理財產品的歷史表現、同類產品收益水平及市場環境設定的收益參考目標,主要用于幫助投資者預估產品投資收益區間,但不構成對投資者收益的硬性承諾。實際投資收益可能高于或低于其業績比較基準。
近年來,理財產品的業績收益在持續下行。
民生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受債市絕對收益率水平降低的影響,2024年理財收益率也趨于回落。截至2024年12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65%,較年初下行29BP,較年中下行15BP。
此外,對于2025年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收益將繼續下滑。國盛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指出,隨著底層資產中債券收益率的持續下降,以及同業存款自律機制的逐步推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會出現趨勢性下滑。同時,此前配置的高收益資產將陸續到期,這一變化將進一步加大理財收益率的下行壓力。
另據國信證券金融業分析師孔祥此前預計,步入2025年,新發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大概率將下降40~50BP,降至2%以下。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考慮到2025年理財收益中樞或繼續承壓,且產品凈值波動幅度或將增大。理財公司適時降低業績比較基準,可避免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偏離過大,調整投資者收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