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權益市場寬幅震蕩、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保險資管行業整體實現穩健增長。統計數據顯示,除華夏久盈資產外,34家(含一家養老險公司)已披露2024年業績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416億元,同比增長14.4%;凈利潤約184億元,同比增長18.1%。整體來看,有21家機構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9家機構出現“雙降”,頭部機構進一步拉大與中小機構的差距。
從營收情況來看,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國壽投資、平安資管等四家保險資管公司2024年營收超40億元,合計營收占行業總營收的比例過半。具體來看,國壽資產以67.02億元的營收位列行業第一,緊隨其后的是泰康資產的62.82億元。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別是國壽投資的42.33億元和平安資管的40.45億元。營收排名前十家頭部機構合計營收超300億元,占全行業總營收近八成,呈現明顯的頭部集中格局。
在營收增速方面,頭部保險資管機構整體保持較為穩健的增長。國壽資產、國壽投資、泰康資產在規模基數較大的情況下,仍實現了兩位數的穩健增長,增速分別為27.50%、28.22%、23.11%。中小機構中,安聯保險資產和中郵保險資產憑借前期基數較低,實現了超過120%的亮眼增速,營收分別為2.67億元和1.78億元;國華興益與中信保誠資產增速也分別達54.7%和31.61%。與此同時,有9家營收出現負增長,其中,中英益利資產下滑最為嚴重,同比下降約39%,光大永明資產亦下降近10%。
凈利潤方面,行業集中度更高。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平安資產、國壽投資四家機構合計實現凈利潤106.99億元,占行業總額的60%。其中,國壽資產凈利潤38.56億元穩居第一,泰康資產28.43億元排名第二,平安資產24.51億元位列第三,國壽投資15.49億元位列第四。其余機構凈利潤均未超過10億元,太平資本出現虧損且同比虧損增加。
保險資管機構凈利潤增速分化亦十分明顯。國華興益、合眾資產、國壽投資增速均超過50%,分別約為85.19%、77.50%、57.1%;凈利增速在10%至50%之間的有泰康資產(約36%)、中信保誠資產(約34%)、國壽資產(約34%)等13家;約三分之一機構凈利出現負增長,中英益利資產凈利潤下滑約82%、太平資本更大幅增虧54.10%,為行業唯一虧損機構,全年虧損0.16億元。
綜合營收、凈利潤數據來看,2024年度共9家保險資管機構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包括光大永明資產、大家資產、民生通惠資產、人保資本、生命資產、中英益利資產等。
總體來看,2024年保險資管行業在權益資產市場震蕩背景下,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其中頭部機構優勢進一步鞏固,中小機構分化加劇。展望2025年,有業內人士預計,行業將在“穩增長、提質效”的大方向下,行業將繼續圍繞投資能力提升和管理規模擴張展開競爭,兼顧穩健與創新。
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日前舉行的2025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形勢分析會上,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劍穎表示,受外部及宏觀環境影響,今年大類資產的波動性明顯加劇,險資投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大類資產配置與審慎管理更需匹配保險資金特點和長期投資目標。低利率時代和市場波動環境下,保險資金配置更應堅守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投資能力,著力提升保險資金運用的穩健性和收益水平。張劍穎表示,持續看好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市場波動中,也將不斷涌現更多長期投資機會。保險資金應保持耐心資本特色,堅定長期投資理念,積極挖掘長期可持續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