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繼續“拋棄”美國資產!
德意志銀行最新報告指出,最近的美國資本流動數據令人擔憂。該行稱,盡管過去一周美國市場有所復蘇,但外國投資者仍在“拒絕買入”美國資產。報告稱,持續的拋售在ETF數據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投資者一直在賣出股票和債券。
另外,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美國將有多項重要數據將公布,Comerica Bank首席經濟學家Bill Adams預計,本周的美國經濟數據將低于預期,并且會受到企業和消費者對經濟發展軌跡的擔憂的影響。
當前,華爾街正在為一周的關鍵財報和經濟數據做準備,美國的關稅政策以及上市公司是否受到或免受其影響,是投資者的首要考慮因素。
美國資產繼續拉響“警報”
外資對美國資產的拋售仍在持續。德意志銀行本周一發布的報告稱,受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在過去兩個月里,海外買家對美國資產的購買“急劇停滯”,即使是上周美國市場有所回升,外資也沒有出現逆轉的跡象。
德意志銀行外匯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認為,最近的美國資本流動數據令人擔憂。該行指出:“我們從整體數據得出的結論是,迄今為止的資金流動跡象表明,往好了說,美國資本流入將非常迅速地放緩,往壞了說,投資者持續積極拋售美國資產。考慮到美國原本就存在的雙赤字問題,這可能對美元構成挑戰。”Saravelos近日警告稱,如果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導致投資者拋售過去十年積累的美國資產,美元可能面臨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風險。
長期以來,德意志銀行一直監測著近400只投資于美股和固定收益市場、注冊地位于美國境外(主要在歐洲)的大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這些ETF通常被非美投資者用于配置美國資產,因此可作為衡量外資活動的指標。
德意志銀行追蹤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過去兩個月持續拋售美國股票和債券——相關美股拋售在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宣布當周達到頂峰,此后持續處于凈流出狀態;債券拋售始于3月更早時候且仍在延續。盡管上周美國資產價格有所回升,但仍出現了這種持續的資金外流,這表明外國投資者仍然不傾向于投資美國資產。
除ETF數據外,德意志銀行還參考了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提供的信息,EPFR跟蹤了更廣泛投資工具的資金流向,包括被動型和主動型、封閉式和開放式基金。EPFR數據也能印證德意志銀行ETF數據反映的趨勢——顯示美股買盤突然停滯,美債拋售甚至更為猛烈。當然,由于該數據集涵蓋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可能包括反應較慢的機構投資者),兩套數據的結論存在部分差異。
上周,美國銀行的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建議,在不確定性徹底結束前,投資者應該趁美股、美元反彈時賣出。美國銀行的報告指出,美元正處于長期貶值趨勢中,而資金撤離美國資產的趨勢還將延續。這一趨勢將持續到美聯儲開始降息、“貿易戰”徹底結束以及消費者支出保持韌性為止。
高盛上周也表示,自3月初以來,外國投資者已悄然拋售了630億美元的美股。高盛的策略師丹尼爾·查韋斯及其團隊目前還不認為這是一場恐慌性拋售,但他們正在密切關注。
此外,摩根大通上周五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股將是今年資金流出最多的資產類別,最被看好的資產類別是現金。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由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是對美國影響最為負面的政策。有6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將停滯,并且通脹水平將持續高于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
數據沖擊波來襲
本周,美國將發布大量經濟數據。有經濟學家預計,這些數據很有可能遠低于預期,并讓金融市場參與者感到不安,加劇數周來由關稅引發的市場波動。
當地時間周一,達拉斯聯儲關于得克薩斯州制造業前景的調查(其中包括有關關稅影響的問題)顯示,本月對整體商業狀況的看法明顯惡化。總體商業活動指數下降了20點,降至-35.8,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讀數。這份報告的影響力還不足以撼動金融市場,但對于投資者來說,它仍然可能是一個不祥之兆。
周二,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將公布4月份消費者信心數據;周三,美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初步估計數據將公布,同樣在周三公布的還有自動數據處理公司的4月份私營部門招聘報告以及3月份的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報告。
周四,標普全球的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最終數據以及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的4月份數據將公布。周五,美國4月份的非農就業報告將公布。
Comerica Bank的首席經濟學家Bill Adams預計,本周的美國經濟數據將低于預期,并且會受到企業和消費者對經濟發展軌跡的擔憂的影響。他預計周五公布的4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11.5萬人,低于3月份的22.8萬人,也低于市場普遍預期的13萬人。Adams還預計,4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將從3月份的92.9降至80,這將低于市場普遍預期的87。與此同時,Adams預計,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為-1.4%,而市場普遍預測為增長0.2%,去年最后三個月的增幅為2.4%。
Adams表示,鑒于4月份消費者和企業對經濟的擔憂大幅增加,“我預計在未來幾周的各種硬經濟指標中都會體現出這一點。如果未來幾周的經濟數據比預期更差,那么可以說,預測者將面臨進一步下調未來一年經濟展望的壓力。與此同時,我們很可能處于市場波動加劇的時期。問題在于,經濟增長前景的進一步惡化是否會讓市場參與者相信,盡管存在通脹壓力,但美聯儲仍會很快降息。”
Adams稱,“如果關稅政策能很快轉向,經濟仍有機會重新加速,并在2025年實現不錯的經濟增長。但如果關稅稅率維持在當前水平,這將導致供應鏈出現重大中斷,并且今年企業的資本支出和招聘很可能會大幅放緩。”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的美國股票主管David Lefkowitz表示,雖然美國三大主要股指上周反彈,但隨著經濟和企業利潤走弱的跡象開始顯現,股市“可能會更加震蕩”。
摩根大通全球外匯策略聯席主管Meera Chandan表示:“我們預計美元將迎來第二輪疲軟,這是一個將持續數季度的周期性轉變。”Meera Chandan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正在削弱“美國例外主義”這一過去幾年支撐市場的主題。美國增長的兩大支柱——移民和財政政策正在收緊。由于關稅具有通脹效應,美國的實際政策利率正變得更加負面。
排版:劉珺宇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