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A股市場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業績披露已收官。正逢“五一”長假,證券時報記者精選了幾大行業,對相關行業業績和亮點進行了梳理,以饗讀者。
2024年,醫藥生物行業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市場分析指出,目前我國創新藥進入成果兌現階段,研發進展催化較多,且不受貿易戰影響,有望持續作為2025年醫藥板塊投資主線。
整體業績保持穩健
盡管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A股醫藥生物上市公司依然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
Wind統計數據顯示,499家相關企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47萬億元,略低于2023年的2.50萬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02.57億元。今年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業總收入6037.04億元,同比小幅下滑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8.62億元,同比下滑9.68%。
分二級行業來看,化學制藥、醫藥商業、醫療器械等3個子行業2024年總營收均實現了正增長。今年一季度,營收總收入實現正增長的僅有醫療服務行業。
個股表現分化
從個股來看,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出現分化。其中,234家公司2024年營收實現正增長,59家公司營收增幅超過20%;利潤方面,231家公司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正增長,140家公司增幅超過20%。
從營收規模來看,上海醫藥、九州通2024年營收均超過千億元;重藥控股、白云山、國藥一致、南京醫藥、國藥股份等5家公司營收超過500億元。
其中,上海醫藥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752.51億元,同比增長5.75%,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5.53億元,同比增長20.82%。公司全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占工業銷售比重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年末,臨床申請獲得受理及進入后續臨床研究階段的新藥管線已有54項,其中創新藥40項(含美國臨床II期1項),改良型新藥14項。在創新藥管線中,已有1項提交上市申請,5項處于臨床III期階段。
九州通方面,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518.10億元,同比增長1.11%。公司主營醫藥分銷業務持續穩定增長,新興業務如工業自產及OEM、中藥、數字物流與供應鏈解決方案等快速成長,同比增速均在20%左右,為營收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板塊持續受關注
4月以來,醫藥生物行業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多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尤其是創新藥相關企業。
其中,華東醫藥近期舉行的年報以及一季度業績交流會均吸引了大量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公司披露的調研紀要顯示,機構調研時較為關注的問題包括公司對2025年海外醫美的預期情況、公司GLP-1系列產品的研發進展、公司對后續集采政策的判斷、公司自研新藥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時間規劃等,整體上偏向于公司產品研發狀況以及對未來行業趨勢的預判,對此,華東醫藥也一一予以回應。
據華東醫藥介紹,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HDM1002(conveglipron),已于2025年4月完成體重管理適應癥臨床Ⅲ期研究的首例受試者入組,計劃于2025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此外,糖尿病適應癥臨床II期研究正在順利開展中,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獲得頂線結果,并于2025年下半年進入III期臨床研究。此外,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癥已于2025年3月遞交上市申請獲受理。司美格魯肽注射液體重管理適應癥已于2025 年2月完成Ⅲ期臨床研究全部受試者入組。
國元證券指出,繼續看好創新藥、出海以及集采出清板塊。目前我國創新藥進入成果兌現階段,研發進展催化較多,且不受貿易戰影響,有望持續作為2025年醫藥板塊投資主線。出海領域繼續看好在新興市場領域布局的企業,市場發展潛力大,且不受貿易戰影響。目前不同醫藥領域的集采持續加速推進,部分細分賽道的集采影響已經出清,未來有望迎來新成長,建議關注胰島素、骨科等細分賽道以及部分仿制藥企業。此外,我國醫藥市場正處于集中度提升的加速期,并購重組有望加速,建議重點關注。
太平洋證券醫藥表示,在港股流動性和風險偏好雙雙提升的背景下,疊加4—6月的AACR、ASCO等會議集中發布相關數據,市場對創新藥板塊行情催化事件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就投資而言,國內雙抗ADC、TYK2抑制劑、GKA激動劑、泛KRAS抑制劑管線等方向的相關標的值得關注。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