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聯儲發布最新一期議息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0%之間不變。這是自今年1月份和3月份議息會議以來,美聯儲第三次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今年以來,美聯儲對降息保持了高度謹慎的態度。反觀去年,9月份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式轉向寬松,首次即超預期降息50個基點,此后又在去年11月份、12月份連續降息兩次。那么,為何今年美聯儲遲遲不降息?筆者認為,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其一,美國通脹的不確定性,使得美聯儲不敢提前降息。
為抑制高企的通脹,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份起開啟快速的加息,隨著利率不斷抬高,美國通脹也逐步降溫,但始終未回落至美聯儲的合意水平。當前,美國的通脹情況面臨更多變數,美聯儲在此次議息會議聲明(以下簡稱“聲明”)中更是明確表示“失業率上升和通脹加劇的風險有所增加”,這是此前未出現的內容。
數據也顯示出通脹降溫放緩甚至可能反彈的跡象。今年一季度,美國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年化季率初值為3.5%,超過預期(3.3%),相比前值2.60%顯著抬高。通脹預期則進一步攀升,密歇根大學4月份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未來一年通脹預期大幅回升至6.7%,創1981年12月份以來最高,未來五年通脹預期高達4.4%,創1991年7月份以來最高。紐約聯儲微觀經濟數據中心發布的報告也顯示,美國消費者對中期通脹的預期在4月份攀升至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國關稅政策不斷反復,無疑加劇了通脹反彈的風險。
其二,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美聯儲需要更多時間觀察數據。
在通脹壓力仍存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已現疲態。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為-0.3%,陷入萎縮,較2024年四季度的2.4%水平大幅下滑。其中占經濟總量較大的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僅增長1.8%,是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最慢的季度增長,大幅低于上一季度的4%增長。
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在多項先行數據和調查中亦有體現。美聯儲發布的最新一期美國經濟狀況報告(俗稱“褐皮書”)顯示,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尤其是與關稅有關的問題)上升,美國多個地區的前景顯著惡化。美國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對經濟和就業前景的擔憂升溫,4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6,跌至近五年來最低水平,也是連續第五個月下降。美聯儲在聲明中亦直言“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其三,美元資產的不確定性,使得美聯儲不敢超預期貿然降息。
美債等美元資產,一度被視為全球“安全資產”,但國際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任,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也在發生動搖。例如,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連年攀升,目前已超過36萬億美元,財政可持續性面臨極大風險,美債規模過大也制約了其交易彈性,“安全資產”屬性被實質性削弱。此外,一般而言,當美股下跌時,投資者會購入美元或美債避險,但最近美股、美元、美債出現了同步下跌的情況,“股債匯”三殺或進一步削弱美國金融穩定信譽。在“去美元化”“拋售美國”等輿論不斷發酵的背景下,若美聯儲選擇超出市場預期的降息舉動,或引發資本外流加劇,動搖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重創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資產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留給美聯儲觀望的時間窗口也正在收窄,美國主要經濟指標邊際走弱,稍有不慎美聯儲即會錯過對沖美國經濟下行風險的時點,如何在高度不確定性中動態調整貨幣政策,將是美聯儲面臨的關鍵挑戰。